来源:学习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彭虹斌

 

首先,要处理好学校与行政部门的关系。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存在“教育理论—行政—实践”三张皮的现象,课程行政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完美而独立的系统和局面,课程行政获得了“过度膨胀”的权力,课程理论一直呈现出无力的状态,导致实践出现了“形式主义”的现象。演绎出我国课程界特有的理论、行政与实践相互严重脱离的现象。这次课改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学校层面的变化,学校是改革的实施者,课程管理者的支持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校长及学校的教导主任要积极配合行政部门,不断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加强教师的新课改培训,把课程改革的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要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多方面的配合,如需要社会用人机制和社会人才观的改变,最重要的是需要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仍是家长择校和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的重要尺度。面对这样的问题,领导要让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让家长明白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重视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是有益的,这样才有利于家长的配合。

再次,处理好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自从韦伯提出了科层制组织理论后,学校是否为科层制组织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教育管理学研究人员的思考,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种新的学校组织性质的观点引起了教育管理学界的广泛注意,这就是科恩(Cohen)、马奇(J. G. March)和奥尔森(J. P. Olsen)提出的学校的松散结合系统的理论,他们认为,学校组织的各种要素和子系统是松散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呈现科层制形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是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8]他们的理论给课程管理和领导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领导在与教师相处时,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不能凭借自身的权力,采取权力监管与行为控制的方式,即不能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进行管理。课程管理者要通过民主、开放的理念,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交流合作,兼收并蓄,听取教师对新课改的看法和建议,尽可能提供条件去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课程管理者采用“参与式”的领导方式,让下属参与管理,对广大教师完全信任,领导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有问题互相协商。

参考文献:

[1]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2]Bennis W. Managing the Dream: Leadership for 21st Century. Training, 1990, 27(5):43—48.

[3]Firestone W A. Leadership Roles or Functions?[A]. K Leithwood,J Chapman, D Corson, P Hallinger, A Hart.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Vol.2[C].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395—418.

[4]Glassers W. The Quality School. New York: Harper & Row. 1990,57—68.

[5]朱立言. 行政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黄显华,徐蒋凤,朱嘉颖. 校本课程发展下的课程与教学领导的定义与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2,(7).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1999年6月15日.

[8]James G. March,Johan P Olsen. Ambiguity and Choice in Organization. Bergen, Norway: Universitetsforlaget, 1976.

|<< << < 1 2 3 4 > >> >>|


【相关内容】

校长如何为教师的平淡生活注入“甜蜜剂”?

刘守莲

 

从“甩手”校长到“放手”局长,魏书生如何用“老办法”做出新成绩?

魏书生

 

校长座右铭

佚名

 

郑州:家庭教育纳入学校管理 家长学校要由校长负责

赵文静

 

哈佛校长:你不一定要进哈佛,但你一定要看清哈佛的逻辑!

佚名

 

耶鲁大学校长:这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铁证

佚名

 

九招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

佚名

 

校长为什么取消数学课:我们要“玩数学”

梁超

 

校长这个特殊的临时工

凌宗伟

 

两会校长最大共识:让教育静下来

方青